1.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又叫鸟类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类病毒通常只感染鸟类,偶尔感染猪。尽管禽流感病毒有高度的种群特异性,但在偶然情况下,它可跨越种群屏障感染人类。 家禽感染禽流感后,根据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大小,发生的疾病可分为两个类型:一为低致病性型,通常只引起轻微症状(如竖毛、产蛋量下降),可能容易被忽视;另一为高致病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生严重疾病,累及多个内脏,并迅速传遍整群家禽,感染家禽在48小时内几乎100%死亡。
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哪些?
A型流感病毒的H抗原有16个亚型,N抗原有9个亚型。已知只有H5与H7亚型可致高致病性禽流感。但并不是所有H5与H7亚型都是高致病性的,也不是都可引起重症禽流感。 根据目前的认识,H5与H7型禽流感病毒开始时是以低致病性型引入禽类的。病毒在禽类传播时,会发生变异,通常在几个月之后,变异成高致病性型。这就是为什么当发现禽类感染H5或H7型禽流感病毒时,都会引起密切关注,即使最初的症状轻微。 注: 流感病毒分A、B、C三个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与B型流感病毒与人类健康有关。只有A型流感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 H亚型最有流行病学意义,因为它控制流感病毒附着和进入细胞的能力,病毒进入细胞后才能繁殖。N亚型控制繁殖后的新病毒从细胞释放。
3. 候鸟可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吗?
候鸟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野生水鸟被认为是所有A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它们有可能长时间的携带流感病毒而不发病。它们可携带H5、H7亚型病毒,但通常是低致病性的。大量间接证据表明,候鸟可将H5、H7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给家禽,随后变异成高致病性毒株。 以往有从候鸟分离到高致病性毒株的情况,但罕见,只涉及几种鸟类,通常在禽类爆发疫区附近的地区发现候鸟的尸体。这个发现一直表明野生水鸟并不是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中介。 最近的证据表明某些候鸟有可能直接传播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因此可预期会将病毒传到新地区。
4. 目前的禽类禽流感爆发有什么特点?
最近的一次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始于2003年中的东南亚地区,这次爆发规模最大,最严重。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国家同时爆发禽流感,造成大批禽类的损失。 已证实此次爆发的病原是H5N1流感病毒,它适应力很强。尽管已有大约1亿5千万只鸟死去或销毁,H5N1目前仍然在印尼与越南的大部分地区,柬埔寨、中国、泰国、也可能包括老挝在内的部分地区,呈地区性流行。预期要几年才能控制禽类疫情。 H5N1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威胁也引起极大的关注。
5. 有哪些国家受禽类禽流感爆发影响?
从2003年12月中旬至2004年2月初,亚洲先后已有8个国家报告H5N1禽流感爆发,依次为韩国、越南、日本、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和中国。这些国家大部分此前从未出现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 2004年8月初,马来西亚首次报告H5N1禽流感爆发,成为亚洲第9个受影响的国家。2005年7月末俄罗斯首次报告禽流感爆发,接着8月中相邻的哈萨克斯坦也首次报告禽流感爆发 ,两国都报告有野鸟死于高致病性H5N1。几乎与此同时,蒙古也从死候鸟中检测出H5N1。2005年10月,土耳其和罗马尼亚也分别证实有禽类H5N1爆发。其它地区野鸟与家禽的禽流感疫情尚在调查之中。 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宣布已经控制禽类的爆发,目前认为已无这种传染病。而在其他受影响地区,爆发仍不同程度持续存在。
6. 禽流感对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H5N1在禽类中广泛持续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两大威胁。 首先,当病毒从禽传人时,人直接感染禽流感病毒,引起非常严重的疾病。少数禽流感病毒可跨越种群屏障传给人,H5N1已引起大量人类重症病例并导致死亡。与只引起大部分感染者轻微呼吸道症状的一般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 H5N1引起的病例会出现罕见的侵犯性临床过程,迅速恶化,病死率高。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和多器官衰竭常见。目前的这次爆发半数以上的H5N1感染者已死亡。多数患者是既往身体健康的儿童与青年人。 第二个威胁,也是更受关注的,即如果病毒有足够的机会变异,演变成极易感染人,且易人传人的话,这种演变将标志全球爆发(大流行)的开始。
7. 哪些地区出现人禽流感病例?
在这次爆发中,共有4个国家报告了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柬埔寨、印尼、泰国和越南。 香港曾经有过两次禽流感爆发。1997年,首次报告人感染H5N1, 18人感染, 6人死亡。2003年初, 一家2人感染, 1人死亡,发病前不久曾到过华南地区。
8. 人类是如何感染禽流感病毒的?
目前认为直接接触染疫的禽类或接触受其排泄物污染的物体是人感染的主要途径。至今,大部分人类病例发生在乡村或城市周围,那里的住户大都散养着少量家禽,家禽可随处走动,有时进屋,有时进入儿童玩耍的户外场所。由于染疫的禽类可通过粪便排放大量的病毒,在这种环境下,人接触有病毒的排泄物和/或污染的外环境的机会很大。而且,在亚洲有许多家庭靠饲养家禽为生及自家吃用,当家禽出现病征时,多数家庭就将它们出售或宰杀食用,这种习惯很难改变。在屠宰、拔毛、烹饪家禽的过程中极易感染禽流感。
9. 进食禽类及其制品安全吗?
安全。但在目前有禽流感爆发的国家应遵循必要的预防措施。在未受感染的地区,禽类及其制品可如往常一样处理和进食(要遵循良好的卫生制作和适当烹饪),无需担心感染H5N1病毒。 在染疫的地区,禽类与禽类制品只要经适当加工及煮熟后食用也是安全的。H5N1对热敏感,用通常的烹调温度(食物各部分加热到70°C)即可杀死H5N1病毒。进食者必须确保禽类食品各部分已完全熟透(没有粉红色部分),鸡蛋也一样要煮熟(蛋黄不流动)。 进食者也应该注意交叉污染的危险。在食物制作过程中,生禽和生禽类制品的汁液不能接触或混到生吃的食品上。在处理生禽肉或生的禽类制品时,配制人员应彻底地洗手以及对接触过禽类制品的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用肥皂和热水就可做到这一点。 在禽类禽流感爆发的地区,生鸡蛋未经加热处理,如煮或煎烤,不能食用。 禽流感不会通过煮熟的食品传播。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人已通过进食煮熟的禽肉或禽类制品而感染禽流感,即使这些食品已被H5N1病毒感染。
10. 病毒从鸟类传给人容易吗?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此次爆发有过百人感染禽流感,但相对于大量禽只感染以及众多的人类接触机会,特别是在那些在后院饲养家禽普遍的地区,人类的感染的数量还是较低的。目前还没有弄清为什么在类似的接触情况,只有一小部分人得病而另一些人不发病。
11. 大流行的危险如何?
流感大流行的开始有 3 个先决条件:1. 出现新的流感病毒亚型;2. 该病毒可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疾病;3. 易人传人,并维持有效的传染链。H5N1病毒已完全满足前两个条件,它是能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它从没在人间广泛传播过)。至今为止,它已引起100多个病例,半数以上病例死亡。若类H5N1大流行病毒出现,没有人会有免疫力。 除了病毒未能在人与人之间有效而持续的传播外,流感大流行开始的先决条件均已实现。只要有人感染H5N1的机会,H5N1获得人间传播能力的危险将持续存在;只要H5N1在禽类不断传播,人感染H5N1的机会亦将持续存在,这种情况会持续若干年。
12. H5N1是如何演变成大流行病毒的?
H5N1病毒主要通过两种主要机制提高在人间的传播能力:一是“重组”,当人或猪同时感染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两种病毒会发生基因物质交换。重组可产生有足够传播力的大流行病毒,其标志为突然出现迅速传播的大量病例。 二是渐进的适应性突变过程,在人类连续感染禽流感的过程中,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能力逐渐加强。适应性突变最初表现为有一些人传人证据的少量人间病例聚集,这可能会给世界一些时间采取防御措施。
13. 有限的人与人之间传播有何意义?
尽管有与禽类爆发有关的H5N1和其它禽流感病毒人传人的例证,但罕见,因此不能作为大流行的预警。没有实例表明H5N1的传播超过了第一代密切接触者的范围,或导致一般人群发病。这些例证表明禽流感传播需与患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这类事件应详细调查,倘若调查结果显示人传人的是相当有限的,世界卫生组织不会因此而改变对大流行风险的总体评估。许多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由于家庭成员本身接触密切,而且往往会接触相同的动物或同样的环境,因此通常难以判断是否人传人的情况已发生。
14. 目前发生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有多大?
目前流感大流行的形势非常严峻。由于H5N1已在亚洲大部分地区扎根,出现更多人禽流感病例的风险将会持续。而每新增一例人间病例,都会增加H5N1在人间传播能力的机会以及变成大流行株的风险。最近H5N1蔓延到新地区的禽类和野鸟,出现人间病例的机会进一步增大。尽管下一次大流行出现的时间与危害程度无法预测,但大流行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已增大了。
15. 还有其它值得关注的因素吗?
有。 家鸭可排放出大量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没有任何症状,它作为病毒的“隐蔽”储存宿主,不断地将病毒传给其它禽鸟类。这使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人们要避免危险行为,也失去了警告信号。 现在流行的H5N1与1997年至2004年初的H5N1毒株相比,对实验室感染的老鼠和雪貂更具致命性,而且在外环境的存活时间更长。 H5N1宿主的范围已扩大,一些过去被认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哺乳动物也受感染,甚至死亡。 病毒在自然宿主(如野生水禽)中的行为可能正在改变。在2005年春天,中国中部某自然保护区里超过6000只候鸟感染高致病性H5N1而死亡。这次爆发非比寻常,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只有过两次因感染高致病性病毒而致使大量候鸟死亡的事件:一次发生在1961年,南非(H5N3),;一次是在2002年冬天至2003年,香港(H5N1)。
16. 为什么流感大流行令人如此恐惧?
流感大流行是重大事件,它可迅速传遍所有国家。一旦在国际传播开始,由于病毒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而迅速传播,因此大流行将不可避免。由于感染者在症状出现前就可排出病毒,因此会增加无症状乘坐飞机旅行者导致国际的传播的危险。 流感大流行病毒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与死亡人数差异很大,而且在大流行毒株出现前无法预知。在以往的大流行中,总人群罹患率可达25-35%。在理想情况下,假设新毒株只引起轻度疾病,全球仍将有200万至740万人死亡(参照1957年大流行的经验)。若毒株的毒力较强,后果将更为严重。1918年的全球大流行至少导致4000万人丧生,美国的死亡率约为2.5%。 在大流行期间,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人需看病或住院,卫生服务机构将超负荷运行。职员缺勤率高也将影响到其它基本服务,如执法部门、交通部门和通信部门。由于人群对类H5N1病毒普遍易感,社区内发病率将迅速达到高峰。这意味着当地社会、经济将出现暂时瘫痪。对当今紧密联系又互相依赖的商贸业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根据以往经验,全球大流行的第二波预期在一年内出现。 在大流行期间,各国都有可能遇到紧急情况。一旦流感开始国际传播,各国政府都着重保护本国国民,不可能像遇到的自然灾害或局部的疾病爆发那样提供国际支援,因此国际援助可能会出现短缺。
17. 大流行即将开始最重要的警报信号是什么?
最重要的警报信号是发现有聚集性的流感病例,即那些病人在时间、地点上是密切关联的,这提示正在发生人传人的情况。同样的道理,发现照料H5N1患者的医护人员出现病人时,也提示人传人。若发现上述情况,应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搜索可能的病例并确实诊断,找出传染来源,证实是否发生了人传人。 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参比实验室通过测定能提示传染人能力增强的基因和其它的变异,可确证现场调查结果。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反复要求受感染的国家将毒株与国际研究组织共享。
18. 目前疫苗研发与生产的情况?
目前尚没有能预防大流行性病毒的有效疫苗。每年生产的预防季节性流感的疫苗并不能预防流感大流行。尽管一些国家正在研发针对H5N1的疫苗,但都要待流感大流行开始几个月后,才会有疫苗投入商品化生产,才会有疫苗供广泛应用。 一些临床实验已开始检测处于实验阶段疫苗是否有足够的保护作用,并测定各种配方是否节约使用所需的抗原,从而提高疫苗产量。由于疫苗必须与大流行性病毒株充分匹配,在新型毒株出现和大流行公布之前,疫苗将不会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目前全球疫苗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大流行期预期的需求。
19. 哪些药物可用于治疗?
有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达菲和扎那米韦,可降低季节性流感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这类药物的效果取决于用药的时间,最好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人感染H5N1病例,尽早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提高的存活率,但这方面的临床资料有限。预料H5N1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 在老一代的抗病毒药物,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也可用于流感大流行,但会很快出现耐药性,这大大影响它们抗流感大流行的作用。部分H5N1流行株对M2离子通道抑制剂完全耐药。但是如果出现重组的新毒株,M2离子通道抑制剂可能会有效。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使用的局限性十分明显。药物的产量有限,而且在许多国家价格昂贵。但按照目前的水平,尽管生产能力比以前已提高了4倍,仍需要生产10年才能生产足够的达菲治疗全世界人口的20%。达菲的生产工序复杂、耗时,而且转产困难。 目前,大多H5N1感染者的致死性肺炎是由该病毒引起的,不可用抗生素治疗。但是由于流感常继发肺部细菌感染,对于这些迟发性肺炎患者,抗生素是挽救生命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各国为谨慎起见,应预先储备适量的抗生素。
20. 大流行可以预防吗?
无人能给予确切的回答。预防流感大流行最好的方法是清除禽类中的禽流感病毒,但在近期内能否达到这个目的难以预料。 由于药厂捐赠,世界卫生组织将有抗病毒药物的储备,足以治疗300万人,用至2006年初。最近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在临近大流行开始用这些药物做预防可降低具有人传人的病毒形成的风险,或至少可以推迟病毒的国际蔓延,从而为疫苗开发和扩大生产赢得宝贵时间。 这一策略还没有得到实践检验,成功与否基于对大流行病毒早期行为的设想,但这是无法预知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首发疫区严密的监测和后勤保障能力,以及严格的疫区出入限制。为提高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抗病毒药物储备进行早期、快速干预成功的可能,必须改善染疫国家的监测水平,特别是及早发现有密切联系的聚集性病例的能力。
21.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战略行动?
在2005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各国发出了“应对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建议的战略行动”的文件。该战略行动旨在加强各国的应对准备能力、减少大流行病毒形成的机会、完善早期预警系统、延迟国际传播的发生以及加快疫苗研发。
22. 我们已作好充分准备了吗?
没有!尽管发出预警已近两年,我们仍未做好应对大流行的准备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已敦促所有国家制订准备计划,但只有约40个国家做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要求有充足资源的国家做好国家抗病毒药物储备以便在大流行开始时使用。大约有30个国家正在购入大量抗病毒药物,但生产厂家还没有能力马上满足所有订单。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缺少疫苗与抗病毒药物。
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avian_faqs/en/index.html
(广东省疾控中心 许锐恒 康 敏 译)